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未对SEIA的建议有所回应。
在2013年有一批组件企业加大了开发和承揽国内下游项目力度,进入前十名的其他组件企业还包括英利和晶科能源,他们都储备了大量的国内光伏电站项目。排名第四到第六位的是振发新能源,中海阳和正泰。
其中特变电工凭借近1GW的承包安装量排名国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航天机电和中国电建也都有着超过600MW的规模,排名按全年完工项目安装规模顺序排列。NPDSolarbuzz上海办公室,2014年2月12日---根据NPDSolarbuzz的调研,2013年中国排名前两位的太阳能光伏项目承包商的安装量接近了中国市场新增光伏总需求的15%。上海太阳能依托母公司航天机电的国企背景,在甘肃和宁夏地区快速开拓光伏市场,成为国内EPC市场的领先企业之一。2013年中国最大的光伏项目市场是甘肃,排名靠前的太阳能光伏项目承包商在甘肃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突出的代表是航天机电集团和中国电建集团中国电建集团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往往采取全额垫资的模式承揽业务,这种模式有利于快速扩张,但是合作对象也被限定为有国企背景的发电集团。
2013年中国最大的光伏项目市场是甘肃,排名靠前的太阳能光伏项目承包商在甘肃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突出的代表是航天机电集团和中国电建集团。值得仔细观察的新晋者是中利集团,中利集团在2013年进一步加大了转型力度,业务重心从组件销售转向了电站开发和运营,得到了资本市场大力支持。上述负责人指出,自2013年5月份以来,中美双方就妥善解决光伏领域的贸易摩擦进行了多轮磋商谈判。
就在谈判过程中,美方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第二轮双反调查,此举无疑加剧了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也给磋商解决中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制造了障碍。据了解,近日已有中国台湾光伏企业表态可能通过到东南亚国家设厂来规避制裁。要遏制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国内对策主要是有效限制过度投资和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光伏企业从去年三季度起调高了对美出货量,个体可能遭受较大的影响。
高额的双反税率使得中国企业很难向美国出口中国产光伏电池产品。申银万国新能源行业分析师余文俊表示,通过近两年的企业战略调整,相比前几年国内光伏产品大部分集中出口到欧洲市场,新兴市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鉴于目前对美出口的光伏产品占中国光伏组件总出货量的5-10%,整体影响有限。
事实上,早在2011年11月份,美方就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对中国产光伏电池启动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12月份决定征收29.18%254.66%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晶澳太阳能CEO谢健表示,这次双反调查的目的在于,美国方面是希望把以往中国大陆公司的避税途径全面堵住,不让中国大陆公司在中国台湾地区加工成电池及组件,再出口到美国市场。不仅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加大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上涨态势。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初裁,初步认定美国国内产业因进口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而遭受实质损害。
在未来经济下行周期里,部分发达国家很有可能会采取更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针对中国。美方于2014年1月23日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目的在于全面严格限制中国对美出口晶硅光伏产品。美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升级事实上,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升级,不仅直接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也为全球其它国家限制中国出口起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专家认为,当前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频发有其内因,发生冲突的往往是全球和国内产能都过剩的产业。
对华贸易摩擦渐成常态的现实要求我们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各司其职、互相补充的贸易救济机制,防止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不断扩散的涟漪效应。美再提双反意截堵规避路线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2月17日表示,认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中美光伏产业相互依存的事实和现状,中国光伏产品不仅没有损害美国产业利益,而且还为美国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就业机会。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龚柏华表示,从国内方面来说,要遏制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有效措施是限制过度投资和由此带来的过剩产能,必须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和投资结构以及地区发展结构上进行内部调整,改变失衡状态,外围的矛盾和压力才可能减少。但中国光伏产品对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口量也出现翻倍,增量几乎弥补了欧美市场的减量部分。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2年美国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进口的相关光伏产品金额分别为21亿美元和5.1亿美元。数据显示,受欧美双反调查影响,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欧出口量大幅下降,较2011年分别下降约30%和45%数据显示,受欧美双反调查影响,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欧出口量大幅下降,较2011年分别下降约30%和45%。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龚柏华表示,从国内方面来说,要遏制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有效措施是限制过度投资和由此带来的过剩产能,必须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和投资结构以及地区发展结构上进行内部调整,改变失衡状态,外围的矛盾和压力才可能减少。专家表示,由于现在市场分布较广,此次双反影响已经没有之前欧洲双反的影响大。对华贸易摩擦渐成常态的现实要求我们形成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各司其职、互相补充的贸易救济机制,防止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产生不断扩散的涟漪效应。
这也导致国内生产的组件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一些厂商选择在台湾等地设厂来规避双反。据了解,今年以来,全球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双反调查和贸易争端接二连三,1月份前10天,商务部就连续发布14条贸易预警。
不仅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加大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上涨态势。在未来经济下行周期里,部分发达国家很有可能会采取更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针对中国。
但随着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限制,将进一步倒逼更多国内企业到海外设厂已经可以预见。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12年美国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进口的相关光伏产品金额分别为21亿美元和5.1亿美元。
据了解,近日已有中国台湾光伏企业表态可能通过到东南亚国家设厂来规避制裁。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光伏企业从去年三季度起调高了对美出货量,个体可能遭受较大的影响。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初裁,初步认定美国国内产业因进口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而遭受实质损害。美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升级事实上,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升级,不仅直接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也为全球其它国家限制中国出口起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
就在谈判过程中,美方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第二轮双反调查,此举无疑加剧了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也给磋商解决中美光伏产品贸易摩擦制造了障碍。要遏制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国内对策主要是有效限制过度投资和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
晶澳太阳能CEO谢健表示,这次双反调查的目的在于,美国方面是希望把以往中国大陆公司的避税途径全面堵住,不让中国大陆公司在中国台湾地区加工成电池及组件,再出口到美国市场。事实上,早在2011年11月份,美方就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对中国产光伏电池启动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12月份决定征收29.18%254.66%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余文俊预计,近两年中国光伏市场内需开始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增长非常迅速,尤其是去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今年国内还将启动14GW的装机规模,未来国内市场肯定还会进一步增长。上述负责人指出,自2013年5月份以来,中美双方就妥善解决光伏领域的贸易摩擦进行了多轮磋商谈判。
出口市场分散 整体影响有限虽然此次公布的是初裁结果,但光伏行业人士普遍预测,美方最终裁定结果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企业不利的可能性仍然较大。美方于2014年1月23日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目的在于全面严格限制中国对美出口晶硅光伏产品。高额的双反税率使得中国企业很难向美国出口中国产光伏电池产品。美再提双反意截堵规避路线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负责人2月17日表示,认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中美光伏产业相互依存的事实和现状,中国光伏产品不仅没有损害美国产业利益,而且还为美国上下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就业机会。
申银万国新能源行业分析师余文俊表示,通过近两年的企业战略调整,相比前几年国内光伏产品大部分集中出口到欧洲市场,新兴市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鉴于目前对美出口的光伏产品占中国光伏组件总出货量的5-10%,整体影响有限。但中国光伏产品对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口量也出现翻倍,增量几乎弥补了欧美市场的减量部分。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指出,2014年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预计还会继续增加,中国仍将会是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专家认为,当前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频发有其内因,发生冲突的往往是全球和国内产能都过剩的产业
NPD Solarbuzz分析师Chris Beadle表示:虽然95GW的太阳能电站项目储备中大部分为50MW以上的大型项目,但由于5MW以下规模的项目更容易获得批准,而且完工时间短,因此更受供应商和开发商的青睐。NPD Solarbuzz副总裁Finlay Colville说:组件供应商和项目开发商若想要参与到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中,了解主要太阳能市场的项目储备状态至关重要。